因為熱衷于建“小圈子”、過“小日子”、享“小情趣”、受“小恩惠”,最終深陷泥潭,在違紀違法路上越走越遠——重慶市彭水縣林業局原黨組成員、副局長李兵在貪圖安逸中步步沉淪的教訓,深刻警示我們,講情趣先要有格調,在個人生活上一旦出了“格”、跑了“調”,就必然要栽跟頭、摔大跤。
在個人情趣上,欣賞什么、專注什么;在個人生活上,向往什么,追求什么,既體現精神健康與否,更體現格調高下之別。對于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,精神必須健康、高尚,遠離低級趣味;追求必須健康、純粹,擯棄蠅營狗茍。如此,方能立得住、行得穩、走得遠;反之,則損身心、誤人生。
“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,園栽四物青松翠竹潔梅蘭”。這是方志敏青年時期親手寫下的一副對聯。講情趣,講格調,就要像方志敏那樣志趣高雅、追求高潔。“清貧,潔白樸素的生活,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!”無論身處什么時代、何種境遇,安清貧、尚高潔、樂正道,都應是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。如果像李兵那樣,以享“小情趣”為樂事,熱衷于出入休閑娛樂場所,飯中喝點酒,飯后唱點歌;以過“小日子”為追求,信奉“該吃吃,該喝喝,千里求官只為嘴”,久而久之,必然目光變短淺,心胸變狹窄,淡漠理想信念,磨滅革命斗志,最終不僅自己走上歧路,還會給黨的形象抹黑。
古人云:“禍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”追求過“小日子”、享“小情趣”,看似無可厚非,實則極易產生攀比心理。觀察一些落馬官員,他們一開始尚能做到清廉自守,但看到老板們有求于自己,認為他們遠不如己,都能坐擁豪宅、豪車,揮金如土,一番攀比下來,心態便逐漸發生變化,越來越不滿足現有的生活,最終內心扭曲,行為失范。一些人的生活軌跡,正是這樣發生偏離的。一旦私欲膨脹,便會忘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,導致“權力尋租”為所欲為,最后墜入陷阱而無力自拔。
蘇軾在《寶繪堂記》中指出:“君子可以寓意于物,而不可以留意于物。寓意于物,雖微物足以為樂,雖尤物不足以為病。留意于物,雖微物足以為病,雖尤物不足以為樂。”黨員干部在工作之余,也有自己的愛好,也追求有情趣的生活,可以寄托感情,發展志趣,收獲安寧,這是好事。然而,這種愛好和情趣,要符合道德規范,有利身心健康,并且要注重升華,使之具有更純的意境、更高的格調。(《中國紀檢監察報》2020年05月19日03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