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傳習錄》中,陸澄問:“知識不長進,如何?”王陽明曰:“立志用功如種樹然,方其根芽,猶未有干,及其有干,尚未有枝,枝而后葉,葉而后花實。初種根時,只管栽培灌溉,勿作枝想,勿作葉想,勿作花想,勿作實想。懸想何益?但不忘栽培之功,怕沒有枝葉花實?”立志用功猶如種樹,只要堅持循序漸進,用心做好栽培之功,必會枝繁葉茂、果實甘美。
不忘栽培之功,不僅是我們理事處世時應該持有的心態,也是為人修身養性應達到的功夫與境界。豐碩的果實來自辛勤耕耘和埋頭苦干,過分地追求結果,不僅會心浮氣躁,甚至會衍生出急功近利、好高騖遠,最后有可能一事無成。心態偏了,結果哪能如意?正如《我要的是葫蘆》一文中的種葫蘆者,一心想要葫蘆長大,只盯著葫蘆,卻不去消滅葉子上的蚜蟲,最終葉枯葫死,一無所獲。
“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”。下栽培之功,前提是要定準目標、找準方向。有什么樣的目標、志向,就會朝那個方向去努力。據《后漢書·耿弇傳》記載,耿弇少有大志,投奔劉秀,立志收復河北,再平定山東,最后安定天下。為此,耿弇在戰爭中舍生忘死,勇冠三軍,成為常勝將軍,最后果真實現志向,劉秀贊其“有志者事竟成”。反之,假定事先沒有擬定目標,做到哪是哪,就可能像“猴子掰玉米”,最后一事無成,甚至是南轅北轍。
不忘栽培之功,要潛下心、沉住氣,專心致志去努力實現。正如朱光潛所言:“認定一個目標,便專心致志地向那里走,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,這是成功的秘訣?!睗撓滦木褪且獙δ繕藞讨芙浀闷饡r間的熬制,耐得住寂寞,坐得住冷板凳。恒久耐心地堅持,專注努力地奮斗,定會帶來豐碩回報。“氫彈之父”于敏隱姓埋名28載,從事氫彈原理研究,實現了中國氫彈突破;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秀雄、王兵歷時11年,成功證明“哈密爾頓-田”和“偏零階估計”這兩個國際數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猜想。
耕耘的過程就是對人生酸甜苦辣的品味。人生當中,要有“釣勝于魚”的心態,放下對結果的偏執,將精力聚焦于做事的過程中,享受過程的充實與快樂。只計做事,并將其做到極致,長期堅持不懈,其功必自成。(《中國紀檢監察報》2021年01月11日 第02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