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“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”登上熱搜之后,北京衛視系列紀錄片《我為群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》第二期將鏡頭聚焦在退休流程上,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。
看起來平常的退休流程,卻讓北京市人社局的局處長們真真切切觸摸到“退休難”的民生痛點。歷經近10天的忙碌奔波,多條線索不斷驗證和推進,十幾個單位和部門的聯絡溝通,幾百個電話求證詢問,只為尋找市民老張檔案里缺失的經歷,而這直接關系其工齡認定,如果找不到將會損失每個月幾百元的養老金。其間,李成副處長用了3個小時的時間,在70本年代久遠、泛黃發脆的檔案中,翻閱近3000頁材料,親身體驗了一把老百姓查找檔案材料的難。在市民老張退休前最后兩天,兩位局處長終于為他填上了人事檔案中的“空白”,使其能按時足額領上退休金。
親身體驗走流程既是零距離觸摸民生痛點、難點的過程,也是從個性問題中發現共性問題的過程。圍繞關乎民生利益的具體事完完整整走一次流程,在實踐中碰幾次壁,才能感受到群眾辦事的不易,懂得問題到底難在哪里。政策的制定者有了參與感和體驗感,才能更好地從群眾角度看問題、想問題。而從實踐層面講,也有利于更好地查漏補缺,讓制定的政策更接地氣、更通人情、更切實際。比如,查找缺失檔案、辦理退休手續,有利于摸清退休辦理機制和檔案管理機制的漏洞。
親身體驗走流程本身不是目的,要把重音落在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上,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問題、思考問題、解決問題。同時也應看到,一次體驗還不足以發現問題的全貌,更不意味著一勞永逸。事實上,北京市人社局此前就已通過走退休流程,將預審期設定為6個月,再次體驗作出調整,這也反映出政策的制定和優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。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、新業態的涌現,群眾辦事流程中可能暴露出更多新的問題和困境。這就需要黨員干部不斷加強調查研究,帶著問題深入基層,用腳步丈量一線,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,真正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。
群眾希望痛點被“看見”、堵點順利打通,期待身邊更多的“李處長”用這樣的方式察實情、辦實事、求實效,這是紀錄片熱播背后的廣泛民意。(《中國紀檢監察報》2021年05月11日 第02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