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要復興,鄉村必振興。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是“三農”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,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”。應當看到,一些地區脫貧后,發展基礎仍然薄弱,防止返貧任務仍然艱巨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只有把“有效銜接”緊緊扭住,做到工作不留空檔、政策不留空白,才能確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,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做好政策銜接。確保好政策不走,是脫貧群眾的“定心丸”。對脫貧地區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內交易政策、調整完善跨省域交易政策。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,加強大型搬遷安置區新型城鎮化建設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,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,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,分層分類及時納入幫扶政策范圍。
做好幫扶銜接。一些脫貧地區的運轉還很脆弱,自我造血功能不足,立馬撤掉幫扶猶如“斷血”。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,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,深化拓展消費幫扶。
做好人員銜接。發展是第一要務,人才是第一資源。農業要強、農村要美、農民要富,離不開各類人才的參與和支撐。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,我們錘煉了一支政治過硬、群眾認可、能力突出、作風過硬的優秀干部隊伍,也培養了一批愛農村、懂技術、懂管理的農業產業人才。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“接力棒”的歷史性交接,當務之急就是要把這些優秀干部和優秀人才及時發現出來、合理使用起來,做到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、用當其時。要廣開進賢之路,廣納天下英才,把善經營的“農創客”引進來,把懂技術的“田秀才”聚起來,把有經驗的“土專家”用起來,最大程度地煥發鄉村振興的潛力。
“非干,無以為進,無以為勝。”當前,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蓄勢待發。緊緊扭住有效銜接這個“牛鼻子”,保持主要幫扶政策和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,就一定能促進農業高質高效、鄉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,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。(《中國紀檢監察報》2021年05月14日 第02版)